一直活跃在战场上的秦弩衍生品:越南弩的前世今生
提到弩,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这种武器在极为原始的年代便出现在了中原大地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弩被不断地改良。材料和机械学的发展让中国弩的科技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从商周到明清,从漠北草原到岭南雨林,哪里有来自天朝上国的士兵,哪里就拥有漂亮的弩机和清脆的射击声。
随着士兵的征战和贸易的发展,中国弩的技术也迅速开始扩散,越南弩也是这一过程的产物之一。
早在秦朝征伐岭南之时,百越就首次接触到了秦军的制式武器——强弩。这种代表着当时最强科技结晶的武器足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之外射穿越人的竹甲皮甲,其射程也远在竹弓之上。越人在正面战争中根本无法占据任何优势,仅能通过偷袭对秦军造成一定的损失。虽然大将屠睢死于越人暗杀,但在都尉任嚣的带领下,秦军还是轻易地征服了百越:“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此后,随着秦的崩坏,赵佗称帝,自封为“南越王”,随后又吞并了桂林和象郡,并一路南下,控制了中国云、贵和越南的中部和北部的广阔地区。在取得了当地统治权的同时,作为确保统治权的工具——弩,自然也传入了当地。
虽然赵佗想要依靠秦的法律和军制维持对庞大的南越地区的统治,但南越毕竟是南越,不同于老秦,秦弩需要依靠标准化的磨具制造的零部件和经过多次处理的青铜原料,而这都是南越所不具备的。南越老秦们虽然能保证自己的弩正常运转,却再也无法继续扩充这一装备了。
此时,南越的军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越人开始成为军队的核心力量。同时,由于秦末战乱导致的迁徙,楚地的复合弓技术和轻弩技术开始传入南越地区,利用手头的技术和资源,南越开始打造自己的武器装备体系。而越南弩,正是这一体系的成员之一。
越南弩又名Nỏ ,其结构极为简单,以经浸油处理的竹子作为弓臂,以动物韧带、皮革或纺线作为弩弦。由于冶炼业不发达,该弩没有采用秦汉的金属弩机和望山瞄具,而是采用了木质的弩机兼辅助瞄具。
由于力臂较短,越南弩的拉力不是很强,所以射程和杀伤力也相对有限。其箭头早期直接由削尖的竹子充当,通过涂抹毒剂的方式提升杀伤效果,箭尾无尾羽。后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南越获得了铜、生铁和熟铁及其加工技术,金属箭头开始普及,箭羽也开始出现了。不过越弩的箭头通常采用四角棱型结构,这和秦弩采用的三面锥结构完全不同。
虽然无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都无法与它的母型秦弩相提并论,但越弩的成本更低,加工难度也更低,体积也更小,更加适应中国西南和越南的雨林和山地地形,在长弓的配合下,可有效对敌军进行打击。由于热带气候,在这一区域活动的士兵很难穿着重甲,这使得该弩缺乏破甲能力的问题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在汉的早期,南越向汉帝国称臣,并与汉进行贸易,汉弩上常见的望山瞄尺和握把也开始出现在了南越弩上。但好景不长,公元前112年,随着南越王赵兴和汉使终军为丞相吕嘉所杀,南越正式反叛汉朝。汉武帝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10万讨伐南越,南越军试图依靠山地,丛林和城防对汉进行狙击,但汉军的指挥官,楼船将军杨仆并不与越人进行野战,而是让部队依托舰艇与越人进行远距离作战,越人的复弓轻弩远不及汉军的强弓劲弩。经三月激战,汉军在突破了要塞寻陕后,迅速拿下了南岳都城番禹的西北要塞石门,在摧毁南越水师后迅速推进,与路博德会师后更是直接强攻番禹,以火焚城,吕嘉逃亡,随后被擒。少部分负隅顽抗者遭遇了汉军的追击,并最终被歼灭在了越南南部地区,海南岛、整个越南和老挝地区,以及南海诸岛得以并入华夏的版图。
随着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詹耳九郡的设立,越南地区正式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来自汉的强弩和大黄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了越南地区武装力量的主要装备。但由南越人创立的“越南弩“也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作为山民打猎的民用工具继续存在。
此后,随着越南与中原王朝渐行渐远,屡次反叛,其开始难以获得来自中原的科技和技术支援,至元末时期,其技术之退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再也组织不起相对较为先进的正规军械生产,越南弩再次成为了越南军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此时的越南弩已经退化到了出现之初的形态:没有金属弩机和瞄具,弩箭也失去了箭头和箭簇,杀伤力也基本靠毒维持。
当然,粗糙滥造并不影响这款武器被广泛的应用,越南弩在此后著名的黎利做乱、阮氏暴乱中均有大量使用记录。进入近代以后,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组织新军,越南的军队依旧在使用越南弩。不过这时候越南弩也做了一些改进:比如增强并加宽了弩臂和弓力,让弩可以更有效的打击对手。在一定时期,越南弩甚至做到了和长弓通用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越南的后勤压力和军事费用。
此后,在中法战争中,配合中国“黑旗军“作战的越南游击队就曾经使用过这种改进后的越南弩。在更往后的抗日战争、越南抗法战争、越南战争中,凭借着轻巧、简便易建、操作简单和射击噪音小,越南弩广泛的被游击队使用在战场上,有效的杀伤着一切在越南的土地上行动的外国军队。
需要说明的是,越南弩也产生了连弩的变种,不过和国内复原的“诸葛连弩“从结构到功能上都区别很大。该弩的技术显然也源自于中原,不排除是国内的复原师的思路和对古籍的理解有偏差才导致了这一情况。时至今日,越南特种分队和民兵依旧在进行越南弩的制作和使用训练,对于这种被遗忘的衍生品而言,或许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主编原廓、作者尤金少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环首刀 汉剑 鞭锏 陌刀 唐刀 钩镶 轻吕 战锤 石斧 殳 西域镔铁大刀 朴刀 兵马俑青铜剑 清弓 中国传统弓 明式小稍弓 英国长弓 国产刺刀大全 中国骑兵军刀 英国军刀 空军伞兵刀 海军宝剑 龙骑士盔甲 山文甲 明光甲 欧洲骑士板甲 鳞甲 古埃及赫梯弯刀 阿昌族户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备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兰国刀 印度虎爪 长钺 睾丸匕首 印度软剑 麟角刀 亚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垩纪鱼骨剑 伊斯兰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丧尸武器 手掷类暗器 厨刀 世界盾牌 欧洲细剑 日本天皇佩刀 东瀛名刀谱 玉钢神话 兵马俑青铜剑 赵云亮银枪 关羽青龙偃月刀 张飞丈八蛇矛 吕布方天画戟 猪八戒九齿钉耙 唐僧毗卢帽